本篇文章1385字,读完约3分钟

经记者胡俊华从上海

获悉:“监管部门停止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的消息并不出人意料。 ”。 一家信托机构业务部门的相关人士昨日在《每日经济信息》中表示,“事实上,监管部门此前就收紧了银信合作口。 大体上在5月底,监管部门要求找一些信托机构,控制发行银信合作产品的规模。”

去年年底,银监会发文停止收购银行发行信托理财产品的自有库存信用资产; 最近,银监会又停止发行新的银信产品。

银信产品“打乱”信用节奏

据统计,截至去年9月底,国内银行发行的银信产品(含证券投资产品)余额约为5900亿元。 截至今年4月底,银信产品增加到1.88万亿元; 据新闻报道,6月银信产品规模预计将达到2万亿元。

“作为贷款的替代产品,银信产品发行过多,监管层的信用管理节奏紊乱,监管层或由此发出了停止令。 ”一行投行部的人说。

事实上,银信产品的贷款替代效果明显。 以4月为例,当月人民币新增融资额为7740亿元,当月银信产品新增融资额为5800亿元,相当于当月人民币新增融资额的74.9%。

据上述投资者介绍,银信产品等表外业务迅速增加,不利于监管部门对银行贷款的监控,宏观货币监管力度也减弱,监管部门暂停了这项业务。

实际上,类似的声音并不少见。 6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表示,今年7.5万亿美元的新增贷款规模,加上1.8万亿美元的表外信托,将共计9.3万亿美元,货币政策难以常态化。

银行与银行合作规避监管

银行信贷产品备受诟病的另一点是,银行可以借此规避资本监管,对此无需放款。

“对银行来说,从形式上讲,将信用资产出售给了信托企业,但后期管理和风险的实际承担者仍然是银行。 ”一位信托研究者这样说道。

上述信托研究者表示,由于银行发行理财产品,不需要承担违约风险,理财产品的购买者面临着首要风险。

以某银行新发行的银信产品为例,“资金信托项目下信托贷款利息完全按期回收的”,产品收益率为4.1%; “到期未能收回利息的,只能收回部分本金”,本理财计划收益为负,投资者在出现损失部分本金的“借款公司完全丧失清偿能力的最不利情况”时,投资者将失去全部本金。

信托企业数量无发言权

“我们对银信产品也是爱和恨的。 》一位信托企业业务部相关人士表示,由于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找到了贷款客户,信托企业在其中没有任何话语权,只不过起到了工具的作用,信托企业获得的收益非常有限。

以某大银行最近发行的银信产品为例,该产品的信托报酬率只有千分之三,“如果我们不做,其他信托企业就会做。 ”

“在目前的银信合作业务中,信托只不过是‘平台’和‘工具’,缺乏受托人积极的管理地位。 ”该信托人表示,从法理上讲,信托企业作为受托人,必须承担尽职调查和职务管理的责任。

由于银信合作业务发展迅速,信托机构管理的资产远远超过了企业的净资产。 例如,以中融信托为例,截至去年年底,该企业注册资本为3.25亿元,2009年末企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同比增长近2倍,为1323亿元。

“预计很多信托企业将面临很大的增资压力。 ”对此,一位信托业界人士表示。

请根据需要转载到“每日经济信息”上。 未经《每日经济信息》授权,严禁转载和镜像,违者必须追究。

每次预约的电话号码

北京: 010-58528501上海: 021-61283003深圳: 0755-8359成都: 028-86516389028

标题:“银信合作理财“三宗罪””

地址:http://www.beishun.net/bwyw/13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