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062字,读完约15分钟

经过记者赵笛

由于13.97%的跌幅,今年6月是近4年来上海综合指数跌幅最大的一个月。 面对巨额下跌,市场感到痛心,并且感慨于这“多事之夏”的一连串怪事。 银行,从最有钱的人身上最缺钱,不奇怪吗? 在海外,新兴市场暴跌,热钱大幅回流美国,但海外机构三个月前就对银行领域的风险进行了事先判断。 这不奇怪吗? 市场上,上海综合指数诡异的庞然大物投下阴影,期货市场剧烈动荡。 这不是很奇怪吗? 市场不可思议的背后也有一点必然。 那么,在6月满满一篮子奇怪的事情的背后,有那些必然的要素吗?

“A股6月巨震背后 三大“魅影”离奇浮现”

突然的一个

最有钱的地方是“缺钱”

谁也不能否认,银行是最有钱的地方。

但是,正好在6月,银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是“没钱”。 一连串的负面消息笼罩着银行,股价大幅下跌。

“缺钱”袭来/

呼叫利率从2%多到30%,仅仅一个月就结束了。

6月6日,市场上表示,“大银行向兴业银行同业贷款本应到期,但由于首付紧张,合同被取消,兴业银行千亿逾期资金未收回,两家银行资金紧张,不得不向4大银行多次贷款。”

之后,这一消息被当事双方否定,但揭开了银行“缺钱”的序幕。

6月8日,shibor夜间折价利率上升至罕见的9.58%。 通常,夜间贴现利率的上升在春节前表现得最明显,此时银行贴现增多。 现在这个暴涨出现在端午节之前,有点棘手。

随后,统计局公布了5月的宏观经济数据。 由于数据下跌,市场预期央行将降低存款准备金,夜间拆借利率也降至6月17日的4.813%。 但是,好景不长,没有出现市场预期的下跌。 6月19日夜间折价利率上升至7.66%。 现在,央行破例的“淡定”了。

申银万国银行领域分析师倪军表示,此前,央行一般用工具来调节外汇占款对资金市场的影响,这也是银行习性的期望,央行将在资金紧张时再次出手。 但是,6月初以来,无论资金多么紧张,央行一直被兵压着不动,银行的期望一直跌到空。 ”。

6月20日,夜间贴现利率上升至13.44%,最高上升至30%。 这一天,一贯扮演资金融通角色的5大银行也停止了资金提取,在市场上借入资金,一时引起了市场的恐慌。 当时有规定银行开始调整1亿元以上的转账后需要预约,将这个金额降至5000万元,甚至1000万元。

另外,在银行领域,6月末大面积理财产品过期的影响更大。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报告称,6月底最后10天,1.5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将到期。 据普益富数据显示,6月最后一周,银行到期理财产品共有1592种。

巨额产品到期当然需要巨额资金兑付,但在夜间贴现利率高涨的背景下,这些新闻的负面影响不断扩大。

在银行领域,好的时候歌舞升平。 这导致了自去年年底以来,银行股股价因成长性、低估值而被市场大幅炒掉。

现在,在银行领域,负面新闻正侵袭着泥泞不堪的状况。 民生银行( 600016,收盘价8.57元)等多家银行股上周下跌停牌。

资金的利率被操纵了吗? /

随着央行“维持稳定”的呼声,银行全线降低了夜间拆借利率。 这样多个因素造成的“缺钱”可以说暂时告一段落。

但是,“缺钱”背后的故事还在继续。 在夜间贴现利率暴涨之际,一位央行官员指出“有人在操纵利率”。 另外,招商证券银行领域的罗毅解体师在与媒体的采访中表示,“银行股暴跌是优势集团的阴谋”。

罗毅指出,无论从银行股的基本面,还是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和信心等方面来看,都远远没有达到人们想象中的危险局面。 罗毅认为出现了现在的局面,或者说第一是一些利益集团故意制造恐慌,从而浑水摸鱼。

罗毅提出的“阴谋论”震动了市场。 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阴谋这种东西不存在”。

“我认为不会有人操纵利率。 ”长江证券金融领域的分析师刘俊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市场价格由供求决定,折价利率上升是市场的正常反映。

短贷带来的“期限不匹配”

与罗毅的《阴谋论》相比,许多市场人士认为,央行对此“加杠杆”和“促进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利率杠杆作用是指目前银行领域存在的两种利差。 第一个是存款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之差。 这些普通投资者很清楚。二是银行向央行借钱或向商业银行同业借贷所产生的利率与银行最终借贷的钱的利率存在价格差异。 这几个一直被市场忽视。 事实上,近年来,当其他大企业利润下跌或亏损时,银行能保持高成长性的一大原因是利率杠杆作用。

“A股6月巨震背后 三大“魅影”离奇浮现”

银行找央行和其他商业银行贷款利率3%的资金后,摇身一变,以10几个百分点的利率给了银行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等,但被这些产品包围的钱会通过各种途径流向房地产、投资等领域,其利差之大不可估量。

实际上,“短期贷款”模式构成了“期限的不匹配”。 去年年底,当时的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在《中国日报》上写道,这个影子银行是“庞氏骗局”。 这在6月末理财产品到期的规模空之前,市场曾关注过。

利率杠杆化不仅不符合经济规律,而且极大地造成了房地产调控效果的不明确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困难。

“管理层认为‘影子银行’越大,受到打击是迟早的事”。 一位银行官员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对后市,这次行动只是开始,央行的措施将服务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进一步的杠杆化将继续。

突兀之二

海外机构“准确地”断定热钱正在加速流出

6月,不仅有“内忧”,还有“外患”。 6月初,随着其他新兴国家股市暴跌,热钱回流美国引发全球股市恐慌。 过去,新兴国家是热钱的凝聚地,谁也没有想到热钱会突然回流。 但值得观察的是,今年3月,海外机构已经预见到a股将成为银行体系的重大利好空,但这一估值并未引起当时市场的重视。

新兴市场率先大跌/

6月11日,泰国股市暴跌4.97%,为创年10月以来最大跌幅。 菲律宾股市下跌4.64%,为创年9月以来最大跌幅。 印度尼西亚股市也暴跌了3.9%。 不仅是亚洲新兴市场,金砖四国巴西股市当天也下跌3%,俄罗斯股市下跌2.84%,印度股市下跌1.53%。

与美国三大股价指数1%左右的跌幅相比,新兴市场股市跌幅明显巨大。 面对新兴国家股市的“跳水”,市场将矛头指向了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退出qe的预期。

事实上,退出市场恐慌qe已经不是一两天了。 但近年来,美国经济数据不断给市场带来惊喜,大大提高了qe近期退出的可能性。 5月芝加哥的pmi大大超出了预期,美国客户的信心创下了6年来最高。 随后,受市场瞩目的美国“非农”数据显示,美国5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7.5万人,略高于17万人的预期水平。

由于美国经济数据持续良好,市场对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退出qe的期待提高,促使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从而导致外国投资者退出新兴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场暴跌和热钱回流美国并不是突发性的。 从5月中旬开始,新兴市场的股价已经明朗。 截至上周二,泰国股市13个交易日下跌近8%,巴西股市8个交易日下跌8.5%。

热钱流出新兴市场/

很明显,中国5月以来银行间利率的上升反映了热钱流出对资金面的影响。 但是,由于缺乏对最新数据的支持,市场反应往往很慢。 相比之下,到5月份,市场上充斥着热钱流入中国的行为。 例如,广发期货向市场提示:“有必要警惕海外资金通过fdi流入中国。” 方正证券拆解师石磊认为:“海外廉价资金、中国地方融资平台的迫切诉求、央行汇率市场化的走向,可能共同导致了热钱大量流入。”

“A股6月巨震背后 三大“魅影”离奇浮现”

但是,随着央行数据的公布,市场清晰地感受到了热钱的流失。

央行公布的5月数据显示,5月外汇获得额为668.62亿元,连续6个月增长,但环比增长率大幅下降。 当月外汇获得额比上个月大幅减少2274.9亿元,比上个月下降77.3个百分点。

关于热钱流出,申银万国分解师李慧勇指出,国际资金跨境流向中国,主要是受前期外汇局多重政策的挤压、人民币远期汇率下跌、美国经济持续改善、市场对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退出qe3的预期加强等因素影响。

事实上,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也是热钱流出的一大原因。 6月9日,统计局公布了5月的宏观数据。 在物价指数中,cpi为2.1%,低于市场预期的2.4%。 ppi为-2.9%,低于市场预期的-2.5%。

除社会支出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与市场预期基本相同外,进口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0.3%,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0%,为人民币新增贷款6674亿元,比4月下降125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258亿元等,由此可见5月的经济数据

从目前国内外的经济状况来看,热钱从海外流出可能短期内不会结束。

看海外机关“提前”空/

很明显中国经济不好,美国经济正在恢复,这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件。 但市场不明白的是,海外资金总是“一套一套地说”。 海外资金在3月份看了空a股,这次他们没说反语吗?

3月18日,美国摩根大通银行在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建议客户减持中国股票,空看好中国四大银行的衍生品,指出首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胀加速。

该报告由摩根大通亚洲新兴市场分析师莫华特撰写,认为中国工业生产启动势头为2009年以来最弱,另外社会支出品零售总额增长放缓,通胀超过预期。

此外,摩根另一拆弹师凯瑟琳·雷伊也报告称,中国政策制定者有可能在今年内紧缩流动性限制通货膨胀。 目前,很难评价中国政府出台限制信贷增长措施的规模和时机,这给中国市场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

回顾一下,摩根大通两位拆迁师空a股的发言指向了银行类风险,三个月后,他们的预言实现了。

值得观察的是,对于摩根大通的观察空,a股市场的大部分拆股师并不认同。

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杨国英当时在与媒体的采访中指出,外资投行们边唱空边建仓。 同样,民生银行股东、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也是微博,他指出国际投行在空中国的银行领域和中国的经济利益。

但是,随后市场的迅速发展态势,让这些“多头”们狠狠地扇了一耳光。 3个月后“缺钱”的风险加大,引起了银行股的暴跌。

面对此前海外机构对a股快速发展趋势的预测,许多拆息者可能会说:“海外资金掌握内幕。”

但是,对于透明度日益提高的市场,即使海外机构真的有内幕,也没有必要大肆公开。 与其说“从外地来的和尚容易念经”,不如说身处局外的外国机构洞察市场更客观。

突兀之三

资本市场现在正在进行可疑的交易

“缺钱”引发6月a股恐慌性暴跌,暴跌背后存在一系列“可疑”的交易现象,也值得研究。 从上海综合指数较长的影线,到期货市场、融资融券市场罕见的仓位、工商银行诡异的成交,这些交易的背后反映了市场情况吗? 6月28日,年上半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大盘的奇怪交易怎么样了?

罕见的上海综合指数投下阴影

99点的底线可能不是上海综合指数,但底线长度和5%以上的反弹力度自998点以来就没有出现过。

6月25日,a股投资者经历了惊险的过山车行情。 下午刚开场不久,市场的恐慌气氛还在高涨,但市场五分钟后不可思议地探底,往上看,几乎都红了。

“突然落后后有反弹”本来是a股的谚语。 但是,6月25日上午,上述评价被投资者骂“狗血淋头”。 经过6月24日的长阴暴跌,6月25日早盘依然低迷,上海综合指数顽强支撑前一天收盘价附近时,许多连续几天下跌的股票确实出现了红色。

但是,这个幻想只持续了半个小时。 10点多,指数开始跳水,截至中午,上海综合指数跌幅接近4%,深成指、中小板指数、创业板指数跌幅均在5%左右。

由于没有看到消息面的改善,下午开盘后市场恐慌情绪高涨,各路指数迅速跳水,股指期货跌幅更是达到7.5%。

“大盘子快掉下来了。 怎么办才好呢? ”在电话那边,一位私募的人沮丧地说:“短短几天,辛苦了半年的收益全部还给市场,真是疯了。”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5分钟后,大盘开始往上爬,颤抖着呈大v字型出来。 截至收盘,创业板指数出现1.37%的大逆转,上海综合指数未能收复红色,但由于开盘价偏低,日线图上出现了阴影阳线。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观察到,6月25日上海综合指数收到的长阴影达到99点(开盘价-最低价),换算成下影线后反弹幅度超过5 ) 99÷最低价)。 这是上海综合指数998点以来,上海综合指数一天中最长的底线。

衍生商品市场的大幅波动

期货的波动比现货市场激烈。 6月24日,股指期货当月合约暴跌7.86%。 6月25日,股指期货在盘中再次暴跌7.3%。

一位分析师表示,6月24日、25日,多家多头仓库被炸毁,带来了恐慌的“多杀多”。 过去,监管层希望期货能发挥平滑指数的效果。 而且,在连日暴跌的情况下,“空”并没有变多,反而由于趋势效应放大了股价的暴跌。

股票和期货类似的有融资融券市场。 由于本轮下跌的首要原因是主板股,许多可融品种暴跌,融资买家“爆仓”。

数据显示,6月25日,两市融资还款达178亿元,为历史最高单日还款。 一位融资投资者表示,周二下午,许多“高杠杆”融资投资者被要求追加保证金,部分被强制平仓。

由于25日股市一度低于1900点,许多融资账户显然不得不在1900点以下割肉。 现在市场反弹,无法补充资金的融资客户们只能用更少的钱玩游戏。

工行股票目前正在进行“奇怪”的交易

除了大城市的大幅波动外,许多指标股的交易看起来也很奇怪。 6月26日早晨,工商银行( 601398元,收盘价4.02元)发行3.79元,涨幅达到1.88%。 9点30分,首先卖出3.75元和3.76元,卖出订单数在1万手左右。 短短18秒后,突然出现了3.7万张票据,股价瞬间下跌至3.50元,最低降至3.4元,较前一天收盘价下跌8.6%。 从开盘1.88%到开盘第1分钟的跌幅超过8%,之后股价再次上扬。

“A股6月巨震背后 三大“魅影”离奇浮现”

通常,大盘股很少发生这种奇怪的交易。 这是因为大盘股中机构资金多,交易额变大,很少瞬间拉升停止,拉升停止。 那么,工商银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趋势呢?

现在,关于那个可疑交易的原因的解体有三点。 一是在工商银行柜“发红包”。 第二,交易员错成了抛售订单。第三,触发程序化交易。

6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基金是市值吗?

6月28日,年上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大盘奇怪的交易再次出现。

早盘,低开后股价大幅上涨,上海综合指数涨幅一度达到2%。 但是,10点40分以后,大盘又持续下跌,到下午2点20分,指数居然下跌至绿色。 但是,市场评价反弹结束,指数在最后30分钟被上调。

据统计,上周五行情中,银行、证券、保险、房地产成为支撑市场的主要板块,板块涨幅均超过2%。 相反,前期备受瞩目的创业板指数逆市场下跌了1%以上。

面对周五的上涨,许多市场人士认为这是基金在创造市场价格。 由于是上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许多基金为了获得更好的净排名,将大力抽走基金重仓股。

但是,一位私募相关人士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通常基金上网不会等到最后一天。 从整体上看,权贵股上涨有两个意图,一是上海综合指数不太下降。 二是掩护创业板上市。 根据该私募,从日线图上看,多数创业板股票在这一调整中不仅没有下跌,反而有所上升。 但是,创业板指数已经出现了三重天花板,下降趋势已经拉开。

“A股6月巨震背后 三大“魅影”离奇浮现”

面对后市,市场的乐观情绪不多。

标题:“A股6月巨震背后 三大“魅影”离奇浮现”

地址:http://www.beishun.net/bwyw/4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