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1字,读完约4分钟

各记者万敏从北京

到“适度宽松”到“回归常态”,近日央行领导人在各个场合密集表态,标志着我国货币信用政策的转变悄然开始。

虽然不知道央行手中的牌是以什么顺序出的,但其中心目的无疑是抑制流动性、抑制通货膨胀。 [/BR/] [/HR/] [/BR/] [/HR/]央行人员密集“吹风”[/BR// HR/] [/BR/] [/HR/] 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杜金富在福勒 中国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基于新形势,央行进一步提高政策对比性和灵活性,综合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等工具加强宏观调控,诱惑货币信用稳步回归常态。 ”杜金富说。

“央行官员频提“常态”“稳健”货币政策转向?”

实际上,最近许多央行官员对货币政策发表了看法。 中国人民银行副总裁麦迪逊此前表示,央行始终关心物价、流动性、经济增长率等经济指标,并根据形势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央行始终关注国民经济整体态势,指出在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一次加息后,监管层保持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是一致的。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也应对发达经济体区块低息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管理流动性,央行继续利用存款准备金、利率等以前流传的货币政策工具,马克, 她强调,央行“将继续引诱货币信贷恢复常态水平”。

11月30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央行主办的《金融时报》上发表“重新思考向稳健货币政策的转变”,并表示“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 他说:“引诱大家现在所说的货币信贷恢复常态,实际上是向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

他认为存款准备金率还在空上升,建议改变存款利率的上限管理,允许存款利率上升一定幅度。 这样有利于改变负利率的状态,抑制通货膨胀,可以比较有效地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 BR// HR// BR// HR /“稳健”的结果是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到2008年 从2009年至今,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表现一直“适度宽松”,但在今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提出“诱惑货币条件逐渐恢复常态水平”。

“央行官员频提“常态”“稳健”货币政策转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要点实验室主任刘璐辉认为,2003年以来,“常态”的货币口径很广。 但是,根据时间段的不同,范围非常广。 回归常态是回归常态的“幅度”,而不是意味着货币口径的“幅度”尺度的逆转。 “我理解的常态是,未来的货币条件能够维持目前人民币资产的估值水平。 ”这是因为宏观决策者不愿意看到资产泡沫刚性的破裂。 随着人民币资产评估值下跌,土地市场跌入谷底,政府平台债务成为银行幽灵,整体信贷收缩,中国银行90%的信贷以人民币资产为抵押发行,因此经济可能失速硬着陆。

“央行官员频提“常态”“稳健”货币政策转向?”

“虽然稳健的意思很多,但最终结果很可能会很严峻。 》渤海证券宏观分析师杜征征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做了如下介绍。 紧缩的前提是经济进入平稳的增长时间,所以明年的货币政策应该还在一步步观望。 从整体上看,上半年形势严峻,有可能抑制通货膨胀,下半年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些变化而有所缓和。 」

或反周期信用监管机制

杜金富于12月1日表示,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初步

盛松成在复印件中表示,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必须考虑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利润以及与监管政策的联系情况等。 从历史上看,1998年以前,我国银行的实际存款准备金率曾达到20%。 因此,存款准备金率还在空之间上升。

此外,“目前央行除了公开市场操作、央行票据、法定准备金率、利率等常规工具外,还使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来抑制货币信贷的快速增长。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运用也需要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不积累风险,稳定金融。 ”

在上月发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成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周小川央行行长表示,中国国情更直接、更密切地决定了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银行信贷在全社会融资中比较高,信用波动与经济周期的变化和 这是因为建立逆向循环的信用调控机制是加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务要点。” / br// h// br// h// br// h// br// br// br// br// h /转载时,请联系“每日经济信息”报社。 未经《每日经济信息》报社授权,严禁转载和镜像,违者必须追究。 / br// h// br// h /联系电话号码: 021-60900099转688转/ br// h// br// h// h// h/h /的联系电话号码

标题:“央行官员频提“常态”“稳健”货币政策转向?”

地址:http://www.beishun.net/bwyw/12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