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3字,读完约3分钟

包装造假、粉饰业绩的上市,在a股市场已不再是信息。 前期轰动的苏州恒久( 300060 )“专利门”的事情,其要点在于所谓的“专利”,其实是发行人在“专利”问题上涉嫌造假,企图糊弄上市的诈骗行为。 当然,陷入“专利门”的苏州恒久最终没能涉足资本市场这个“门”。 ipo申请资料的虚假披露,不幸成为其终结者。

苏州恒久确实“不幸”,但市场上有很多幸运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粉饰业绩,包装发行商,都是伪造上市行为。

据统计,从去年重启ipo到今年7月27日,沪深两市共有297家企业完成上市融资。 另一方面,297家公司中,竟然有45家公司的业绩发生了急速变化,超过了15%。 例如,据报道,南国置业下降了70%至95%,汉威电子( 300007 )下降了40%至50%,南都电源)下降了68.2%至70.1%。

如果只有几家企业的业绩发生了变化的话,可能会在允许范围内。 但是,即使新股和新股15%以上的业绩发生变化,也不能不引起市场的警惕和反省。 这些上市前业绩保持着高速增长和快速发展潜力的企业,为什么挂牌后发生了变化? 为什么ipo申请资料中描绘的美好前景在现实面前如此不堪“推敲”?

一家公司发行上市,推荐机构和推荐人的保护和护卫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彻底保荐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继续监督发行人履行规范运营、遵守约定、新闻披露等义务”。 但是,由于推荐机构与发行人之间存在利益联系,要实现推荐机构真正“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在推荐过程中实现公平公正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件。

“曹中铭:企业业绩变脸迅速 IPO申请材料应“打假””

这就涉及到推荐机构和发行人的好处,提出了ipo申请资料中虚假披露的成分有多少的问题。 ipo申请资料有多不真实? 上述45家业绩迅速变化的上市公司中,有些企业因季节因素而发生变化,但绝对不能排除一些企业通过包装、粉饰等行为达到上市目的。 此外,剩下的252家企业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

另一方面,45家企业的业绩发生了变化,这从侧面间接说明了一些推荐代表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证明了推荐的质量还会进一步提高。 45家变脸企业中分别有28家证券公司负责推荐和承销业务,平安证券推荐上市的36家公司中有5家上榜,东方证券推荐上市的5家中竟然有3家上榜,这一点很明显。

ipo申请资料不真实,预示着ipo申请文件质量下降,但这似乎不是a股市场特有的现象。 香港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7月26日发布的最新《双档案短信》显示,近期香港ipo申请文件素质低下,保荐人尽职调查未完成。 现在的a股市场为什么不是这样?

笔者认为,ipo申请资料也必须是“假货”。 不仅需要对推荐机构和推荐代表负责,也需要维护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利益。 任何ipo申请材料中出现的虚假披露等行为,如在拒绝发行人的市场门外,应向推荐机构和推荐代表严格解释责任。 否则,今后会出现越来越多、更大规模的新股业绩变脸的现象,可能真的会成为“信息”。

标题:“曹中铭:企业业绩变脸迅速 IPO申请材料应“打假””

地址:http://www.beishun.net/bwyw/13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