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4字,读完约3分钟

经记者胡俊华随上海发

银行信贷增速在下半年逐渐下跌,作为信贷“补血分子”的信贷类理财产品目前急剧增加。 面对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发行热潮,有业内人士表示,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安全性和收益率一般相对较高,目前这类理财产品也很受投资者欢迎,但投资者必须警惕其中蕴含的风险。

投资安全性整体较高

最近,由于信用类理财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其预期收益率水平也随之水涨船高。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研究员王增武博士介绍,9月份信用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比上个月上升了11个基点。 “与上半年相比,下半年这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已经大幅上升。 ”

“对投资者来说,比较稳定的信用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当前低利率的环境下也具有特点。 》平安银行理财经理侯沛妍对《每日经济信息》表示,目前,该行计划推出信用类理财产品,投资期为半年,年化收益率为3.5%; 该银行目前代理销售的各种信用类信托计划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7%~8%左右。

除了收益率高以外,信用类理财产品的安全性也得到一些行业人士的认可。 普益富理财产品研究员张星表示,目前相当多的信用类理财产品是银行通过存量信用资产交换方法发行的,安全性高,风险在安全可控范围内。

王增武也同意信用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性。 一般来说,信用类产品的风险最集中于发行者和公司的信用风险,但目前信用类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不会冒这个风险,因为产品收益为零或为负的概率很低。

“麦道夫”的萌芽

信用类理财产品风险小,但不是万无一失。

王增武指出,投资者购买信用资产类理财产品相当于向公司借钱。 因此,投资者不仅要明确产品的期限、产品的收益率,产品的保证人和借款人心中也应该有数,必须警惕目前信用理财产品中出现的“麦道夫”诈骗的苗头。

据王增武介绍,他最近观察到一种信贷类理财产品声称其本息支付来自贷款主体偿还的本金、新增理财计划募集资金、信托贷款转让资金三个方面。

他指出,上述产品中,用新发理财计划募集资金支付先行投资者原有利润的操作存在问题。 在这种理财产品中,潜在的风险包括贷款主体的信用风险、新理财计划不成立的风险和剩余期限的信托贷款不可转让的风险。 以后续理财计划支付的资金作为还款来源的方法,很容易使产品陷入连续的陷阱。 在极端情况下,产品到期后,新的理财计划将无法如期成立,剩余期限的信托贷款也将无法转让,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可能会消失。

“高收益诱惑下 警惕“麦道夫”苗头”

社科院理财产品中心刚刚发布的9月理财产品报告显示,关于中资银行的产品结构,除罕见的结构类产品外,信用类产品是理财产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期也有部分信用类产品到期折价的先例。

专家表示,全球金融危机和麦道夫诈骗相距不远,投资者应注意避免“裸泳”现象在理财行业再次发生。

请根据需要转载到“每日经济信息”上。 未经《每日经济信息》授权,严禁转载和镜像,违者必须追究。

每次预约的电话号码

北京: 010-59604220上海: 021-61283003深圳: 0755-33203568成都: 028-86516388

标题:“高收益诱惑下 警惕“麦道夫”苗头”

地址:http://www.beishun.net/bwyw/15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