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26字,读完约2分钟

 

昨天,国内汇市收于收盘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贴现率达1.9959%,创去年3月振幅增至2%以来的最大跌幅,也是事实上首次“跌停”。

预计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的加息和欧洲央行量化宽松规模的扩大,将进一步推高美元贬值的压力。 面对这样的压力,春节期间央行在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以及汇率政策调整等方面会采取那些措施?

对此,市场给出了一些可能的答案。 汇率震荡贬值+下跌基准+谨慎降息。汇市常态干预+下调+降息等。 其中,关于汇率形成机制和未来汇率水平走势的预测意见分歧最大。

笔者认为,在海外经济板块相继放水、国内处于“通货紧缩”(还没有“紧缩”)的趋势下,经济增长稳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思考将得以维持。 因此,一对比较合理的货币政策应该有节奏地实行基准下调和利率下调,逐步放松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震荡限制,尽量允许市场机制调节汇率“高估”、“低估”的水分。

具体来说,可以让人民币对美元日内2%的幅度逐渐与非美国货币接轨,如目前人民币对欧元、英镑等的幅度限制为3%,马来西亚对林吉特、俄罗斯卢布的幅度限制为5%等。 过渡期结束后,人民银行可以选择机器取消人民币对美元的交易价格波幅限制。 那时,也是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国内即期市场和离岸市场三股力量平衡的时候。

“人民币收盘较中间价贬值1.9959% 事实上已跌停”

值得注意的是,放开汇率的日内幅度限制并不是放开所谓的汇率管制。 后者的实施,可能导致今年2月5日乌克兰货币格里夫纳对美元瞬间暴跌48%的情况,前者的放开,越来越多地发挥市场汇率调节功能,真正提高汇率的内在稳定性。

根据央行对汇率制度的描述,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与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调整相比,汇率越来越多地指向外部市场。 如果解除基于中间价格的人为振幅限制,将有助于减轻利率下调等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 波幅逐渐放开,不再有涨跌限制,双向波动逐渐扩大,也有利于提高公司和银行市场化风险规避意识和风险规避能力,最终实现汇率预期稳定。

标题:“人民币收盘较中间价贬值1.9959% 事实上已跌停”

地址:http://www.beishun.net/bwyw/3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