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18字,读完约1分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余额的增长经历了许多阶段,其中,储蓄规模的波动和我国沪深股指频繁演绎着“储蓄增加则股指下降、股指上升则储蓄减少”的“跷跷板”行情。

改革开放后的20年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储蓄存款进入持续增长阶段,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0%。

受上世纪末股市爆炸性银行储蓄资金分流的影响,上世纪末最后几年,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增长率从1994年的41.5%降至1998年、1999年、2000年的15.4%、11.6%、7.9% 而且,新的储蓄存款增长速度开始为负。

但是,1999年下半年和2000年明显分流后,2001年居民储蓄分流放缓,储蓄存款增长速度再次加快,2003年9月突破10万亿元大关。 之后不到两年,持续超过4万亿元的门槛,到2005年末超过了14万亿元。

2006年以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再次繁荣,居民储蓄存款在当年2月、12月分别突破15万亿元和16万亿元大关,但“储蓄搬家”现象也日益突出,储蓄存款这只昔日的“笼中虎”跳出银行进入股市。

进入2008年以来,随着我国股市陷入持续低迷,居民储蓄再次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过去5年来净增长超过20万亿元,比2008年8月翻了一番。

标题:“新华社:居民储蓄与股市常现“跷跷板”行情”

地址:http://www.beishun.net/bwyw/4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