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08字,读完约28分钟

马小臣经过记者李智王砚丹郑佩珊

极度疲软的a股市场,让许多投资者失去了最后的信心。 但是,对于必须继续留下来的机构来说,只能苦苦挣扎,机构提出了拯救四个市的政策。

在众多期待中,暂停ipo的呼声非常高。 最近持续大跌,随着2132点的“钻石底”变成了“暂时的底”,一个论坛“上千股东大签名”。 强烈要求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停止发行新股,停止ipo! ”的请愿书被贴出,许多网民“环顾四周”。

“延期大小限制解禁”也被列为机构投资者最希望看到的四大股市政策之一。 其实,延迟的情况已经出现,有点上市公司的股东使用的是追加限制销售的约定的方法。

建言1

解禁浪潮汹涌,资金紧张,“延迟解禁”,稳定股价

马小臣经过记者李智

大盘打破“钻石底”,指数弱者不变。

最近,据媒体报道,“解禁延迟大小限制”被列为机构投资者最希望看到的四大股市政策之一。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通过统计发现,“限制延迟尺寸解禁”实际上在市场上频繁出现。

与监管政策的强制性不同,上市公司股东采用增加限制销售约定的“自愿办法”,自行延长了持股锁定期。

今年7月以来,大股东或企业管理层承诺新增认购持股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4家,持股总数达37亿股,市值超过260亿元,3项指标均超过今年上半年总和。

弱市场“追加限制销售的约定”

迄今为止,“大小限”解禁给a股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另一方面,ipo持续扩大,市场融资规模越来越大,“大小限”基数也将持续增加。 限售期届满,相当数量的企业初创股东选择减持加息,给资金本来就不宽裕的a股市场带来了巨大压力。

另一方面,由于a股市场制度尚不完善,投资者普遍认为“大小限制”解禁是一大利好空,心理受到较大负面影响。

根据巨灵统计数据,全年解禁企业共计978家,解禁股份达1498亿股,解禁市值近11623亿元。

解禁数方面,上半年合计455亿股,下半年达到1043亿股,环比超过129%。

在市场价格方面,上半年累计解禁额为4365亿元,下半年达到7207亿元,环比增长幅度也达到65%以上。

其中,下半年的7月和12月是解禁规模最大的两个月。 7月,解禁数为339亿股,解禁市值达到1745亿元,超过全年总数的22%,其中中国建筑169亿股解禁量约为当月总量的1/2。

最近,据媒体报道,“解禁延迟大小限制”被列为机构投资者最希望看到的四大股市政策之一。

看到a股行情下跌,本公司股票下跌不止,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高管们纷纷开始采取“稳定价格”措施。 “追加限制销售的约定”也是其中之一。

据《每日经济信息》记者统计,在大盘加速下行的今年5月~7月,大股东和管理层多追加限制销售的约定,相关企业数量、股票总额和相应的市值三大指标逐渐扩大。

年5月,2家上市公司股东作出追加限售承诺,涉及股票约1.1亿股,对应市值7.4亿元。

6月,企业数量增加到3家,追加承诺股略有下降,约0.7亿股,但随市值大幅增加至12.6亿元。

从7月开始,这三个数据都有了爆炸性的增长。 相关企业数量上升到14家,环比增长367%。 相关股票总额达到37亿5200%万股,环比增长5200%,市值达到267.4亿元,环比超过2000%!

仅7月25日和26日两天,大东东南( 002263元,收盘价6.05元(、齐峰股份) 002521元,收盘价12.79元) )等5家上市公司就公告了股东限制追加出售的承诺。

与年1月~6月的总数相比,7月的追加限售承诺企业数多3家,相关股票总额几乎是上半年总数的两倍,相应的市值也超过了上半年的总和。

回顾年1月的2132点和2008年10月的1664点两次阶段性大底,股市底部明朗前,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的“限制追加出售的约定”也频繁出现。

可以看到,经过长期下跌,特别是每当企业股价急速下跌时,投资价值开始凸显,此时许多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管理层增加了限制销售的承诺,从而加强了自身的股价。

企业股东往往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表现出对企业的信心,并向市场和投资者传达积极的信号。

承诺后的市场反应是积极的

虽然只是推迟限售期,但大型上市公司股东追加限售承诺的行为,与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延缓“大小限售”解禁一样,无论从市场资金层面还是对投资者的心理影响来看,都会对解禁潮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对a股市场产生正面影响。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通过统计发现,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新增限制销售承诺后,且对期间大盘表现,大部分企业股价表现相对稳定。

广汇能源( 600256元,收盘价13.15元)根据4月12日发布的公告,作为企业控股股东的广汇集团基于对本公司未来快速发展的信心,持有约8亿4000万股(占本公司股份总数的42.91% )股份的

据公布,当天,广汇能源股价上涨4.11%,截至目前,在大盘指数同期下跌10%的背景下,该公司股价保持稳定。

万马电缆( 002276,收盘价5.68元),企业7月6日公告,其控股股东浙江万马电缆集团承诺将所持4亿3000万股限售期从1年增加到年7月10日。

当天的股价向上升停止,至今仍有10%左右的涨幅。

不仅是控股股东,上市公司高管承诺限制追加出售持股也将对企业股价产生正面影响。

金城医药( 300233元,收盘价13.19元) )是今年以来股东追加承诺限售后,涨幅最大的股票。

该企业6月11日宣布,基于对金城医药未来快速发展的信心,郑庚修、李家全等5位企业董事或副总经理承诺延长持股锁定期,从原年6月22日延期至年6月22日。

公告当天开始,金城药业股价从10.75元开始大涨,7月26日收盘价已突破14元大关,涨幅一度接近30%。

上证指数在此期间下跌了近10%,医药指数累计涨幅在5%以下,即使是医药板块的龙头股同仁堂,涨幅也不到15%。

豪迈科技( 002595,收盘价17.30元) 6月19日公告称,柳胜军、冯民堂等40名企业股东基于对企业未来快速发展的信心,各自持有的限制性股票于年6月28日挂牌后,自主延长至年6月28日,

这40名股东中,7人为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层,共持有5676万股,占此次追加承诺股总数的82.48%。

最多40名股东可能给投资者带来了信心,但公告当天,澳微技术上涨7.32%,盘中一度涨停。

截至7月26日收盘价,大盘跌幅已超过8%,但该企业股价基本持平。

德力股份( 002571、收盘价15.08元)、金禾实业) 002597、收盘价15.24元) )等股票在股东做出追加限量发售的承诺后,有很大的涨幅。

建言2

新股连发、a股重挫暂停ipo缓解扩张压力

经过记者李智

每当股市低迷时,投资者们总是抱有各种各样的期望。 在这众多期待中,暂停ipo的呼声无疑是最高的。

最近,a股持续大跌,2132点的“钻石底”变成“暂时的底”,暂停ipo的呼声再次高涨。

以“八卦”而闻名的某论坛也发表了“成千上万股东大签名”。 强烈要求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停止发行新股,停止ipo! ”的请愿书被投稿,近30万网民呼吁“围绕”。

各方呼吁暂停ipo

极度疲软的股市,让许多投资者失去了最后的信心,但对那些必须继续在a股市场杀伐的机构来说,只能苦苦挣扎。

人们在极度无助的时候,往往寄希望于外部。 于是,机构呼吁的四大救市政策在本周横空出世空。

4个政策中,每次大跌都会提到的新股ipo的暂停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事实上,期待暂缓ipo的不仅仅是机构,个人投资者早就发出了同样的呼吁。

最近,一则新闻引起市场关注,在因“八卦”新闻而成名的天涯论坛上,出现了一则与a股市场相关的热门帖子,引起众多投资者的关注。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成千上万的股东大签名。 强烈要求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停止发行新股,停止ipo! 中选取其他天花板类型。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观察到,该帖子实际上于6月28日发布,近一个月来点击量近30万,投稿量也接近1.9万。

在网民的回答中,赞成新股ipo延期的人占绝大多数。

但是一些网民很悲观,表示离开股市是最好的选择。

组织和个人投资者为什么都对保留ipo表示不寻常的期待?

最重要的原因是新股融资给整个市场带来了资金方面的压力。

根据巨灵的统计数据,在a股市场不断下跌的6月和7月,累计发行了33只新股,募集资金超过180亿元。

虽然市场极度低迷,但似乎对新股180亿元的融资额影响不大。

最重要的问题是在线、线上参与订单的资金非常庞大。

根据巨灵数据,6月以来发行的33只新股,网、网下累计冻结资金超过8000亿。

另一方面,2009年最新一轮ipo重启以来,已有850多家企业成功上市a股市场,累计募集资金近1万亿美元,其数字不断增加。

毫无疑问,a股市场疲软,新股ipo不断采血是重要因素。 因此,在市场低迷期间,各方不断呼吁暂停新股ipo。

新股ipo中断过6次

统计数据显示,自1994年以来,a股市场新股发行已被监管层叫停6次。

a股市场首次暂停发行新股是从1994年7月开始的,在粤宏远a(000573,收盘价3.69元) )发行后,一直发行到当年12月的中火高科技( 600872,收盘价4.97元)。

从市场走势来看,在此次ipo暂停的短短几天后,上证指数迎来了325.89点的阶段性底部,同年9月13日上涨至1052.94点。

第二次停止发行发生在1995年1月,s仪化( 600871,收盘价6.70元)后,经过约5个月的时间,创业环境保护) 600874,收盘价5.14元)于6月成功登陆a股市场。

那一年,上证指数在2月7日达到524.43点后,上证指数上涨,5月22日暴涨至926.41点。

第三次相当特殊,1995年7月至1996年1月期间a股市场仅有3只新股登陆,因此在业内被视为“暂停期”。

在此期间,上证指数上升后受到抑制,整体呈现下跌趋势,区间跌幅超过14%。

第四次是2004年9月至2005年2月,双鹭药业( 002038,收盘价32.55元)上市后,华电国际( 600027,收盘价4.20元)至2005年2月未登陆a股市场。

和第三次一样,上证指数在此期间小幅反弹后,持续受挫。 区间振幅接近25%,但从整体来看区间跌幅不大。

第五次暂停的成绩最惊人,由于股权改革的开始,自2005年6月三花股份( 002050,收盘价9.00元)上市以来,新股发行一度暂停。

这次正好经历了a股史上最大的牛市,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6日下跌998.22点后,上涨到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点。

第六届也是大家最熟悉的一届,2008年9月华昌化工( 002274,收盘价7.23元)发行后,三金( 002275,收盘价13.16元)至桂林于2009年6月底重新发行。

在此期间,熊市摧毁了投资者的信心,但指数在2008年10月28日达到1664.93点,迎来了迄今为止让众多投资者哀叹的小牛市。

从以上历史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每次停止新股发行的成绩不同,但对a股市场多少有一些正面的刺激作用。

而且,在暂停期间,a股市场也有过几次阶段性上涨,绝对可以说是a股的“强力兴奋剂”。

不难理解为什么每当市场疲软时,新股停牌的呼声就会高涨。

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多次不暂停态度

在机构提出的四项郑市措施中,暂停新股发行呼声最高,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可能是最难成为现实的一条。 因为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多次强调在某些情况下新股发行不会暂停。 最引人注目的是,7月13日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投资者保护局回答了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面对投资者提出的监管部门为何不停止发行新股的质疑,证券监管委员会认为,即使投资者、市场人士、媒体处于弱势市场,ipo数量的多寡也应由市场调整和决定,监管部门应将发行上市与股市调整联系起来 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得到了市场参与者的广泛认可。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47万亿元,储蓄率达到52%,资金供给应该说比较充裕,新股发行不会对市场资金方面的供求关系产生较大影响。 停止新股是一种行政管制行为,改革必须避免采取这种措施,必须在市场和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下进行。 证券监管委员会表示,目前资本市场气氛不够热烈,首要原因是国际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投资者信心受到影响,而不是资金不足。 根据过去的经验,停止新股并不能实质性地改善市场环境。

““钻石底”变“暂时底”机构建言四大救市措施”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暂停ipo的预期难以实现,但今年以来,新股融资规模出现了明显滑坡。 据统计,年上半年,a股ipo融资额创下2009年6月底重启以来的最低纪录。 新股融资额约740亿元,比去年上半年近1600亿元、年上半年近2100亿元明显偏低。

今年6月,开盘的15只新股累计募集资金约93亿元,较5月的172亿元和4月的128亿元明显减少,仅比今年1月高一点。 对于上半年新股融资额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业内各方有自己的解释,其中ipo企业数量减少和新股大盘股数量锐减被认为是最直接的原因。 年和年上半年,正式开始发行的新股数量分别为170多只和160多只,今年上半年发行的新股还不到110只,筹集资金最多的中国交建也才刚刚进入50亿的门槛。

““钻石底”变“暂时底”机构建言四大救市措施”

但是,面对上半年ipo放缓,许多业内人士也深表担忧。 面对等待上市的公司,特别是“胃口不少”的大规模股市,已经脆弱的a股市场未来将不得不面临日益增长的融资诉求。 7月初,普华永道公开预测,全年沪深股市ipo融资额将达到2000亿元至2500亿元。 安永预测,全年ipo融资总额将在2200亿元左右。 如果这个预测正确的话,对于今年上半年完成740亿元“任务”的a股来说,下半年的压力无疑是“亚历山大”。

““钻石底”变“暂时底”机构建言四大救市措施”

普莱斯·沃特斯和安永的预测绝非危言耸听。 截至7月19日,提交上市申请的公司数量达到750家,其中包括中国邮政速递、淮北矿业、陕西煤炭股份、中国铁流等多家大盘股。 另外,通过了审查委员会的审查,离上市还有一步的企业超过了100家。

组织提出的四项救助政策中,第三项政策建议是鼓励大股东和管理层增资。 在a股市场中,大股东和管理层的增资往往被视为利润。 因为,他们更了解企业。 因为,这个市场常常将增资解释为企业股价被低估,或者大股东和管理层看到了企业的成长性。 本周,甚至机构投资者也开始呼吁监管层再次出台政策鼓励加息。

另外,一度成为话题的平准化基金入场救助市再次被提出。 政府通过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交易所等机构以法定方法建立的基金,可以通过对证券市场的逆向操作,熨平股市的非合理波动,稳定证券市场。

建言3

大股东潮水涨船高,鼓励监管部门,但不能强求

经记者王砚丹

在a股市场中,大股东和管理层增资经常被视为利润。 由于他们一般比一般投资者更了解上市公司,市场常常解释为企业的股价被低估了,或者大股东和管理层看到了企业的成长性。

在大盘多次表现创新低迷的情况下,市场将“大小非”视为洪水猛兽,如同产业资本长期干旱后的甘霖一样增资。 本周,《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发现,甚至机构投资者也开始呼吁监管层重新制定鼓励增资的政策,鼓励大股东增资是机构最希望看到的四大股市政策之一。 那么,投资者的美好愿望会实现吗?

产业资本的增收超过了去年全年

事实上,随着市场评价水平的下降,近期产业资本增收的力度大大加强。

7月,当更多中小投资者割肉离场或注销账户,完全远离这一“伤心地”时,上市公司高管、产业资本反过来果断选择加息,推高了自身股价。

根据花顺ifind统计数据,今年以来,截至7月19日,产业资本对上市公司股票的增收总数超过22亿股,月平均增收3.21亿股。 市值总额分别为141亿元,月额为20亿1400万元。 其中,7月以来的增收股数共计11470万股,市值约10.15亿元,涉及67家上市公司的161名主要股东。 年,产业资本增资总额约17亿股,月平均增资1亿4200万股。 对应的浮动市值总额约为165亿元,月平均额为13.76亿元。 也就是说,今年头7个月,产业资本的增收力超过了去年全年。

““钻石底”变“暂时底”机构建言四大救市措施”

本周,在上海综合指数跌破2132点“钻石底”之际,产业资本和高管们继续高调加息。 周五,茂业国际宣布,年6月5日~7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通过场内买入大型商社股票( 600694,收盘价38.15元)共计1332.5万股。 据消息,大型商社股票周五下午盘后由绿色转为红色,上涨8.29%。 中鼎股份( 000887元,收盘价8.60元)也宣布6名高管将于周二联合加息,同时6名高管表示将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加息。

““钻石底”变“暂时底”机构建言四大救市措施”

3月制定了鼓励增资的政策

对于大股东的增资,管理层一直确定表示支持态度。

今年3月15日,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开始实施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62条及第63条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将为大股东打开大门,包括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不变的发行行为免除要约收购义务。 不需要履行行政许可审查程序等。 的规定,股东增持至29.9%后,继续增持必须要约收购。 另一方面,在制定新规则后,增资率达到30%后,“可以开始要约收购,也可以在每年2%以下自由增资”。 此外,持股30%以上的股东每年2%自由加息的锁定期从12个月降至6个月。 “决策”公布后,市场叫好。

““钻石底”变“暂时底”机构建言四大救市措施”

那么,管理层是否需要继续制定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大股东、高管们持续增资呢?

上述《政策决定》中有几个事项经过修订,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只是简化了行政程序,适当放宽了增资条件,对大股东和高管的增资没有做硬性规定。 这传达了管理层对大股东增资的支持态度。 但是,如果管理层为了救市重新制定减税等政策,一是有可能涉及多部委的协商,流程多而复杂,二是凡事皆过且过,行政干预过多,不是会产生新的不明因素吗? 这不是违背市场化改革的初衷吗? 这些是未知数。

““钻石底”变“暂时底”机构建言四大救市措施”

添加样本的汇款:市场行为

在a股市场上,加息行为中最引人注目、最容易引起争议的是汇金四大银行的加息。

2008年9月,次贷危机传到a股市场。 9月18日,汇金在工商银行、中行、建行(当时农行未上市(各增持200万股,宣布增持计划)。 时隔一个月,大盘探底1664点反弹,拉开了2009年小牛市序幕。

去年10月,汇金再次公布四大银行增资计划,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半年增资费超过25亿元,特别是一季度增资8363.02万股,引起市场侧目。

但是,从四大银行的走势图来看,汇款的这次出手并没有稳定四大银行的股价,也没有改变指数运行轨迹。 工商银行、中行、建行a股均创三年新低,上海综合指数本周也跌破了2132点的心理关口。 今年以来,上证指数跌幅达到3.21%。

为什么投资者常常对汇款增资的性质抱有疑问,到底是与汇款增资是行政手段还是市场行为的根本问题有关吗?

证券监督委员会基金监督部副主任洪磊曾在会上表示:“汇金是好机构投资者的典范。 有实力,有股权,能改善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 ”。换言之,汇金是具有国家使命的机构投资者和主权财富基金。

既然是机构投资者,那么将增加汇款的资本视为市场行为可能会更为恰当。 汇丰上半年可能在四大银行的加息中浮亏为盈,但与每年马上获得的千亿红利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请考虑一下。 如果现在上海综合指数为6124点,四大银行创历史新高,汇款额会进一步增加吗?

如果连汇款增资都不是政府支撑市场的行政手段,管理层会过度介入增资行为或采取强制增资措施吗? 恐怕不容易吧。

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可以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制定分红计划,提高股东的收益率。 因为这将平衡上市公司和股东之间的利益,也有利于股市的快速发展。 但前提是上市公司要以有钱为基础。 同样,也不能强迫大股东和高管们以他们认为不合适的价格购买自己公司的股票。 因为违反市场规律,否定了理性经济人的大致情况。 但是,正如3月15日公布的“决定”一样,为大股东的增资提供便利也许是最可行的措施。

““钻石底”变“暂时底”机构建言四大救市措施”

涨潮往往与大盘的低价相对应

如果更多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高管开始增持自己的股票,市场信心也将恢复,这是不可否认的。

广发证券罗军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市场处于熊市时,加息集中,加息集中发生的时间段正好应对了大盘表现的低点。 集中加息可能意味着股价被大幅低估,后市可能有上涨的机会。 “大量的收购行为可能是管理层认为当前的企业价值被低估,价值在上升空之间很大,或者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抱有信心。 统计结果显示,不考虑交易价格的情况下,持有增持公告的股票5日平均可获得0.92%的累计超额收益,年超额收益达到44.16%。 ”

““钻石底”变“暂时底”机构建言四大救市措施”

但目前,宏观经济有可能在第三季度触底或成为催生加息潮出现的内生动力。

7月24日,汇丰公布的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 )初始值为49.5,为5个月以来的最高值,中国制造业生产指数初始值为51.2,较6月份的49.3有所上升,创9个月以来的最高值。

汇丰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地区联合主管屈宏斌认为,7月汇丰中国制造业的pmi初值平稳回升至5个月来的最高值,预示着前期缓解措施开始产生效果。 急速下降的通货膨胀率,为了实施更宽松的政策,创造了空的区间。 随着放松政策全面发挥效力,经济增长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将明显好转。

建言4

平准基金救市呼声再起面临三个坎

经过记者郑佩珊

争论不休的“钻石底”终于在本周被击破,a股市场的低迷再次蔓延。 在国内外经济双重压力之下,a股市场信心难以增强,市场上关于平准基金上市的呼声再起。

被市场寄予厚望的平准化基金并不是第一次成为话题。 2008年下半年a股低迷,社会各界对平准基金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市场上各种平准基金救市的谣言层出不穷,但最终平准基金的上市被搁置。

现在a股再次遭受重创时,平准基金对“救市良药”有帮助吗? 平准基金的推行还面临着那些障碍吗?

准基金上市的呼声由来已久

2008年11月,a股市场曾一度下跌至1680.60点,股市低迷。 目前,备受争议的“钻石底”终于在本周被击破,市场上呼吁推出平准基金的呼声越来越高。

平准基金被市场赋予市场救助的期望,是其独特的“介入”作用。 平准基金是指政府通过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交易所等机构以法定方法建立的基金,该基金可以通过对证券市场的逆向操作来稳定证券市场。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在《保证股市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六项建议》中建议政府设立平准基金。

另外,包括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吉林省证监局原局长江连海在内的专家和学者也公开呼吁设立市场平准基金。

事实上,《证券法》出台后,不在的情况下股市平准基金的设立呼声高涨,但监管层的重视和应对一直没有出现。

“信息水平对股市稳定没有实质性作用”,一位市场人士指出,只有制定具体的救助政策或采取相关措施,才是拯救股市的最佳选择。

海外市场实践成败参半

准基金应该进入市场吗? 也许应该看看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例子。

浙商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显示,日本在1964年股市暴跌后,1964-1965两年投入5127亿日元设立平准基金,分别占当年日本股市总市值的6.9%和9.0%。 1990年,韩国共投入约100亿美元设立平准基金救市,占当年股市总市值和去年总成交额的比率为8.9%和8.4%,基本稳定了股市。 1996年,中国台湾地区设立了2000亿新台币股市稳定基金入场保护盘。 1998年,中国香港投入1200亿港币设立平准基金,占总市值和年交易量的6.2%和4.2%。 此后,美国等国家也相继设立了平准基金保护盘。

““钻石底”变“暂时底”机构建言四大救市措施”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设立的平准基金救市比较成功。 1998年8月,索罗斯等国际炒股者们将香港联系汇率和香港股市作为阻止对象。 随后,香港特区政府开设平准基金,用1180亿港币的外汇基金购买香港股票。 由于平准基金入市,恒生指数于8月28日关闭市场至7829点,成交额达到790亿美元,创下单日成交最高历史纪录。 随后,特区政府财政司立即注册成立外汇基金投资有限企业,负责管理入市行动中认购的股份。 截至2001年,香港特区政府以前使用的外汇基金数次回笼,获得1100多亿港元。

““钻石底”变“暂时底”机构建言四大救市措施”

平准基金也是一把双刃剑,历史上出现了不当操作的例子。

20世纪92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为了拯救暴跌的股市和低迷的经济,日本政府从1992年开始多次向市场投放邮政储蓄基金。 日本政府每次使用邮政储蓄基金和其他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进入股市,当时都有一定的成效,但景气不长,股市又下跌了。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吉林省证监局原局长江连海表示:“平准基金只要设计得当,操作得当,顺应市场机制,纠正市场机制的不足,就能发挥相当好的作用,保持市场稳定。 正好相反。 ”

事实上,1998年中国曾宣布试行证券投资基金。 监管层除了通过投资组合追求基金自身的附加值外,还希望承担稳定市场的职能。 但遗憾的是,稳定股市的作用目前还没有出现。 业界认为,无论投资基金规模达到何种水平,都无法承担“平准基金”的作用,为了稳定证券市场,必须重新设计专用基金。

准基金遇到了三大障碍

市场上对平准化基金上市的呼声很高,但质疑的声音也同样很多。 2009年初,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前主席周正庆表示,目前对平准基金的认识还不一致,平准基金近期无法上市。 但是,现在到了a股跌破钻石底后,必须重视平准基金上市的时候了吗?

“在市场乏力的情况下,平准基金的介入,一方面起到拯救投资者信心的作用,另一方面实际上会产生寄托于市场的效果。 ”北京大学金融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

分析表明,目前推出平准基金面临三个坎。 一是有可能引发新的政策市。 二是纳税人全员的钱能否拯救证券市场投资者;三是操作问题,如资金来源、干预时机、如何退出等。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王国刚在相关媒体上指出,股市平准基金一旦设立,很容易成为相关政府部门调控股市的新途径,容易发生从“政策市”向“操作市”的演化。 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仅不利于a股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而且会明显强化股市的体制弊端。

“另外,股市平准基金中还包含着政府信用保障机制,将由此陷入盈亏困境。 ’王国刚刚表明。

与此不同,王国刚提出了很多疑问。 这个平准基金的资金来源在哪里? 是政府的财政投入还是从社会募集? 如果是政府的财政投入,财政预算中这笔资金怎么安排? 近年来,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但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财政支出也大幅增加,收支相抵,政府财政盈余不大。 在此背景下,政府财政为什么会有数万亿的富余资金用于设立这个股市平准基金? 另一方面,如果资金是从社会募集的,该基金是否以盈利为目的? 假设不以盈利为目的,社会投资者如何愿意将资金投向这个股市的平准基金? 如果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话,为了盈利,如何防止这笔基金操纵股价呢? 很明显,这一连串的疑问是需要解决的课题。

““钻石底”变“暂时底”机构建言四大救市措施”

从运用方面来看,主张设立股市平准基金的人也指出,该基金由专家运营,何时介入股市、投资什么样的股票、如何投资组合等由专家明确选择 这样的构想基于“专家高明论”,确实有“骗人”的效果,但是违背了“股市中没有专家”的基本常识。

由此可见,平准基金上市之所以困难,还是因为上述三个坎目前难以跨越。

标题:““钻石底”变“暂时底”机构建言四大救市措施”

地址:http://www.beishun.net/bwyw/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