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9字,读完约5分钟

经记者师烨东从北京出发

据外国媒体报道,俄罗斯第二大石油企业卢克石油企业近日宣布,由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以下简称中石化)拒绝收购协议价12亿美元的交易,卢克石油企业已就中石化的违约行为在伦敦提交仲裁。

对此,中石化信息发言人吕大鹏昨日晚间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中石化国勘企业2月11日刚收到相关仲裁文件,企业内相应部门目前正在组织研究,积极准备答辩。 中石化和卢克企业的纠纷,中石化已经不能说是“违约”。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三桶油”迅速在海外扩大的情况下,经历过相应的纠纷和“违约”,海外油气投资的风险依然不容忽视。

这次中石化纷争的背后,牵涉到这一年以来“三桶油”海外投资战术的整体变革。 由于之前产量的扩大,正在向更重视海外资产利益的战术转换。

中石化还没有违约/

据路透社报道,年4月15日,卢克石油企业与中石化签署协议,向中石化出售旗下里海资源投资有限企业50%的股份,成交价12亿美元左右。 卢克石油当时表示,在哈萨克斯坦政府批准等条件得到满足后,这笔交易有望在年底前完成。 但是,到目前为止,这笔交易一直停滞不前。

吕大鹏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中石化国勘企业昨天刚收到相关仲裁文件,企业内相应部门目前正在组织研究,积极准备答辩。

吕大鹏还告诉记者,中石化和卢克石油下属企业签订的收购协议,比较有效期到年1月15日为止。 目前,关于协议是否超出比较有效期违约,中石化消息人士谢丹平表示,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总裁陈本认为,在商务谈判中,发生商务纠纷是投资的正常情况,没有必要过度解读。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冲突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油价大幅下跌可能是重要因素之一。 “石油价格大幅下跌,现在的油田资产价值和以前签订合同时的价值差距很大。 ”

事实上,据记者整理,在这几年“三桶油”的海外扩张中,纠纷、违约不是个案,“三桶油”往往是纠纷中的受害者。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已有消息称,去年,由于欧佩克对伊拉克产量的配额限制,中石油无法达到前一年企业投标时承诺的产量,因此需要向伊拉克政府支付违约金。

另外,由于与中海油签订lng供应合同的澳大利亚一家企业每年多次违约,中海油运输合同的年上游供应量将减少约65000吨lng。

安迅思能源研究总监李莉表示,国内公司在海外油气投资并不顺利,“地缘政治、社会动荡、油价暴跌等市场发生巨大变化,是海外油气投资面临的潜在风险。”

改变“/ S2/]桶油”的海外战略/[/s2/]

虽然此次中石化和卢克企业间争端的原因尚不清楚,但这一年来,“三桶油”海外投资战术的整体变革成为中石化难以忽视的因素。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年国内外油气领域快速发展报告》数据显示,“三桶油”去年海外投资大幅放缓,全年“三桶油”项目收购金额不足30亿美元,与年300亿美元左右相比减少90%。

业内分解认为,“三桶油”步伐放缓,首要是从海外业务快速发展战术转变的角度考虑,从大规模扩张出发,更加重视海外资产的利润。

在中国石油集团海外油气业务年实务会议上,中石油集团企业副总经理汪东进表示,中石油需要看到国际能源地缘政治风险增大、低油价导致海外业务盈利能力下降等新挑战,不断优化海外资源配置和资产配置,不断提高海外业务的风险承受能力

中石化在年度实务会议上也表示,“积极适应新常态,以快速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反复深化改革、快速发展转型、严格管理,更加重视结构调整,更加重视资源优化。”

中海油在去年的实务综述中表示,“在油价低的背景下,审视集团各产业板块的投资决策,妥善调整投资建设步伐,以战术眼光和风险意识冷静把握海外油气并购机会,科学论证和优化下游现有项目和新增项目。”

在李莉看来,“三桶油”去年海外投资速度放缓,主要是因为几年前迅速扩大海外业务,收购的海外资产已经很多,需要花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和整合。 在当前低价冲击下,这三家海量企业也需要以利润而非规模为导向。

但是,民营企业迎来了中央企业,进入了海外投资的活跃期。 年,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的油气投资达到10亿美元,而去年这一投资额上升了1倍多,达到22亿美元。

李莉对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表示担忧。 “许多主要业务不是能源的民营企业之所以投资油气,是希望多元化快速发展。 但是,海外业务不可控制的风险不少,投资的最终收益并不像他们预想的那样好。 ”。

标题:“中石化陷收购违约风波 油气出海需“长点心””

地址:http://www.beishun.net/bwyw/6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