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171字,读完约10分钟

经记者王砚丹

自2005年3月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光大证券首次集合理财产品以来,a股市场经历了完整的牛熊轮回,各种公开募股、私募基金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但证券公司的集合理财产品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依然无法与基金建立关系。

对抗。 但是,这种情况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发生变化。 2月28日下午,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宣布调整证券机构行政许可工作制度,取消对3个事项的审查。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取消对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程序的审查,改为事前告知性备案管理。

一石激起千层浪。 市场人士认为,备案制最终到来后,证券公司集合理财计划的发行将更加容易,未来发行量将呈几何级增长,与公募基金、阳光私募三足鼎立的态势。   

面对领域的新变化,证券公司如何应对?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最近对证券公司的内幕进行了一点采访。

“我们正在关注从审批制向备案制变更的进展情况,但目前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还没有正式通知。 ”东方证券一位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集合理财产品的发行从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一旦实施,对所有领域确实有促进作用,但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他进一步表示,在现行制度下,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的发行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比以前效率要好了,早些时候大概半个多月就可以批准。 但是,如果变更为备案制,证券公司发行集合理财产品会更方便,在等待审批的过程中市场环境不会发生变化。 “但是,即使变更为申报制,大家也不会蜂拥而至马上提出很多发行计划。 因为变更为备案制对证券公司来说,只意味着可以缩短发行时间。 原本,是否出钱与发行时的市场环境、投资者的喜好等有密切的关系。 市场不行。 即使证券公司只需要准备事件就可以发行集合资产管理产品,也不一定会畅销。 ”

“集合理财审批将松绑 券商“扩军备战””

广州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负责人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 “最近,在a股市场暴跌的情况下,证券公司无论是资产管理产品还是公募基金,发行规模都不大。 因为尽管这得到了政策方面的支持,但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的发行情况又是另一回事。 但从长远来看,这件事对证券公司和投资者都是好事。 证券公司在决定发行集合理财产品时,可以更加灵活,投资者也可以有越来越多的选择。 ”

“集合理财审批将松绑 券商“扩军备战””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观察到,从去年开始,证券公司集体理财产品加速上市,国庆节以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根据wind信息统计数据,2009年证券公司共发行47只集合理财产品,到了每个月成立数量只有1位数的年份,新成立的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达到97只,是2009年的两倍以上。 其中,11月、12月分别有19只、11只证券公司的集合理财产品进入宣传期,产品发行明显加快。

但与公募基金相比,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的募集规模仍然普遍不高。 根据wind信息统计数据,新成立基金平均发行份额20亿7100万部,新成立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平均发行份额8亿6100万部,不到公募基金的一半。

今年年初,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出通知,将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由审批制变更为备案制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动向再次引起业界关注。 兔年春节后,短短半个月内,长城证券旗下长城1号、东方证券东方红先锋6号、宏源证券宏源3号、国信证券黄金理财内需升级、招商证券招商智远避险、华西证券华西证券融诚2号等6大类产品进入宣传期。

“集合理财审批将松绑 券商“扩军备战””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还发现,在当前领域,证券公司积极储备人才,开始“扩军备战”,为发行集体理财产品做准备。

上述广州一家证券公司的人告诉记者,人才储备已经列入企业的长期战术计划。 “要迅速发展理财业务,一方面需要营销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好的投资经理。 目前,我们的投资经理有内部提拔人员和外聘人员。 现在,证券公司领域的人才流动越来越普遍,所以对任何企业来说,高端人才都是抢手货。 因此,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招聘计划,所以无论是市场营销方面还是投资方面都欢迎专家。 ”

“集合理财审批将松绑 券商“扩军备战””

上述东方证券官员指出,东方证券在理财业务人才储备方面采取的措施略有不同。 “在销售方面,目前东方证券为理财业务专门设立子公司,在行政层面与营业部属于同一级别,所以我们现在没有给营业部的客户经理们分配硬性的销售任务。 只是,每年企业依然会出指标,完成后会奖励。 另外,由于银行渠道销售在我们的产品发行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以目前没有计划招聘销售人才来迅速发展理财业务。 对投资经理来说,我们的首要战略是在内部培养。 目前,我们理财业务的投资经理基本上是从企业研究员中选拔的,条件非常苛刻,至少要担任5年以上研究员。 这样的利润是维持投资经理团队的相对稳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产品业绩大幅下降。 ”

“集合理财审批将松绑 券商“扩军备战””

“如果发行正式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市场条件良好,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数量将呈现爆炸性增长,这是毋庸置疑的。 毕竟,理财业务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目前业内许多企业都将其作为快速发展的亮点之一。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公司人士指出。

年,随着集合理财产品的加速发行,并得到投资者的同意,证券公司的理财业务成为经营中的亮点。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全年106家证券企业受托客户理财业务净利润为21.83亿元,比2009年的15.96亿元增长36.78%。

证券公司也表示,理财业务是领域未来快速发展的重要方向,必须高度重视。 正如上市后的兴业证券在年报中指出的那样,“在同质化竞争的背景下,证券企业的核心能力和效率是制胜的关键,主要包括证券研究和定价能力、产品设计和销售能力、资源整合和管理能力。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财富的积累,理财业务在证券企业收入和收益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也将大幅提高,成为证券企业区别于其他金融子领域的核心竞争特征。 ”

“集合理财审批将松绑 券商“扩军备战””

年,兴业证券受托管理业务收入达到5592万元,比2009年增长93.63%。 其中,集合理财业务收入497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0.49%,管理规模也从2009年的20.17亿元上升到28.52亿元。

华泰联合分解师李聪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大型证券公司如中信证券已经开始转型盈利模式,其中理财业务和经纪业务相互促进是一个重要方面。 中信证券今年下半年开始转变政策,大力快速发展买方业务,年初创立了新的商业模式。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循环促进,即卖方储蓄资源,买方实现收入。 例如,经纪业务是卖方,通过扩大这块蛋糕,可以为资金管理业务(买方)提供越来越多的顾客资源。 ”

“集合理财审批将松绑 券商“扩军备战””

本周,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申报制度的一些变化,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从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最终实施后,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的上市速度将大大加快,证券公司集合理财市场的整体规模,无疑将带来巨大的快速发展空之间。

但是,作为类似于公开募集和私募等的“专家理财产品”,证券公司集中理财维持近两年的业绩绝对不能令人满意。 从去年的业绩来看,整体成绩明显位于公募基金下风的排名第一的产品,在与私募冠军的竞争中也远远落后。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证券公司的集合理财处于业绩低迷的状况呢?

在2006年和2007年的大牛市中,证券公司曾聚集理财产品表现出色。 但在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操作谨慎,最终在2009年恢复性小牛市中错失了巨大机遇。

受4万亿元投资这一较大利好刺激,2009年上海证券指数从1849点上涨至3277点,涨幅达到79.98%。 但是,据wind信息统计数据显示,这一年最优的国信理财价值增长收益率为79.1%,呈现大盘走势。 从整体来看,7个产品的收益率超过了50%。 虽然一切都实现了盈利,但在当时小牛市的背景下,这样的表现显然很难让投资者满意。

相比之下,2009年公募基金排行榜上,前10名的净利润均在100%以上。 而且,私募基金的收益率在这一年战胜了私募基金,第一名的收益率超过了180%。 显然,从当年的表现来看,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水平优于证券公司的集合理财。

分析师认为,2009年证券公司集体理财平平,首要原因是投资风格比较谨慎,在大盘表现的情况下,理财产品整体仓位较轻。

2009年的谨慎,让证券公司的集体理财整体呈现大盘。 然后到了2010年,市场在紧缩政策的影响下,再次陷入了调整。 去年,上证指数下跌了14.31%,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的业绩怎么样?

根据wind信息统计数据,排名第一的东方红先锋1号的收益率为24.94%,剩下的产品一只的收益率没有超过20%。 从整体来看,仅有14只产品收益率在10%以上,良好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为东方证券、光大证券、中银国际和招商证券。 此外,许多集合理财产品成绩不佳。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成绩最差的是中金股票战略2号,收益率为-17.76%。 此外,华泰证券、银河证券、国元证券的产品收益率也在-10%以上; 中金企业的另一个产品去年亏损10%以上。

“集合理财审批将松绑 券商“扩军备战””

尽管证券公司集合理财发展迅速至今已有五年多的历史,在机构投资团队中成为非常重要的成员,但为什么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看,与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相比,证券公司集合理财的业绩总是让投资者满意

北京大型证券公司资产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说:“还是缺少优秀的投资经理。” 相关人士表示,特别是去年一年,理财产品市场规模大幅扩大,新发行产品数量超过去年总和。 但是,在产品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优秀的投资者尤为缺乏,证券公司筹集理财产品近两年的整体业绩并不值得期待。

据了解,目前大型证券公司集中理财产品的投资经理多由以前证券公司的拆迁师组成,实战能力强的人才很少。 真正有实力的投资经理,要么转入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服务,要么去基金企业,要么去私人机构,没有剩余的优秀人才。

此外,优秀投资经理离开的原因还包括证券公司的激励机制存在问题。 很多证券公司的理财产品,不管运营业绩好不好,都知道投资管理者的收入没有太大变化,这一定降低了自己提高水平的动力。

上述人士指出,“压力小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了。 现在公募基金业绩排名的压力是可见的,但私募基金也有排名,排名越高,今后的产品上市就越容易。 但是,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的业绩目前市场关注度不高,媒体报道少,对证券公司和投资管理者来说,无法鼓励和监督。 如果长时间不被关注,自然就很难展现出色的表现。”

标题:“集合理财审批将松绑 券商“扩军备战””

地址:http://www.beishun.net/bwlczx/7430.html